中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
中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1.了解有关体育的政策法规等,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3]12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 3号)、《体育工作条例》、《卫生工作条例》、《国家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2.掌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及测试的操作方法。
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4.理解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和运动兴趣对于提高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5.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掌握运动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掌握迁移的概念,认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
6.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7.掌握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方法。
8.掌握发展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的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
9.掌握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科学制定训练计划。
10.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
11.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1.掌握人体躯干、四肢骨骼、六大关节和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运动特点以及锻炼方法。
2.知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掌握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的作用和特点;掌握能量统一体理论的应用方法。
5.掌握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
6.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
7.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
8.掌握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
9.知道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
10.了解兴奋剂的种类和毒副作用。
11.掌握儿童少年、女生的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特点以及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2.了解营养素的概念和三大营养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懂得中学生的合理膳食。
13.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医务监督的要求。
14.掌握运动性疾病、运动损伤、溺水等的原因、症状、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5.知道人体常用穴位的位置、功能及按摩的基本手法。
16.知道危害健康的行为,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
第二部分 基本技能
(一)田径(快速跑、耐久跑、跨栏跑、接力跑、跳高、跳远、实心球、铅球)
1.了解跑、跳、投的基本知识。
2.掌握跑、跳、投的技术原理;掌握其技术动作要领和训练方法。
3.掌握田径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二)球类(篮球、排球、足球)
1.了解篮球、排球、足球的基本知识。
2.掌握篮球、排球、足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训练方法。
3.掌握篮球、排球、足球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三)体操(徒手体操、队列队形、轻器械体操、技巧、单杠、双杠、跳跃)和健美操
1.了解体操、健美操的基本知识。
2.掌握体操、健美操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
3.掌握体操、健美操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四)武术(长拳、短器械、长器械、太极拳)
1.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
2.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
3.掌握武术的识图方法。
4.掌握武术的竞赛规程、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第三部分 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1.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体系。
2.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3.理解和运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教学评价建议及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内容。
4.了解体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原则。
5.掌握体育教学方法。
6.知道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7.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所提供的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8.运用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评析。
以上中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由开云(ky)网页版,登录入口根据历年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内容整理,中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请参考当地发布的教师招聘考试公告、大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