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公共基础知识政治考点——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邓小平
谈到邓小平同志,我们的脑海里蹦出来的就是“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些他留给我们的创举不仅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推进了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且在如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位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邓小平原名邓希贤,1904年8月22日生于中国人口最多的四川省的一个家庭。1919年,邓小平的父亲也加入到了当时建设国家的时代大潮中,他决定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法国半工半读。1920年9月11日,16岁的邓小平和其他200多名学生一起,在上海登上汽轮,他没想到这竟是他与双亲的永诀。在国外生活和学习的多年里,邓小平其实非常艰苦,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各国的经济都遭到了破坏,法国也不例外,法国人本身的日子都不好过,更别提这些留学生,所以他们只能半工半读,辛苦根本不算什么,只要是能挣钱他们什么都得干。邓小平在最难的时候实在坚持不下去曾向家里寻求帮助,家里忍痛卖掉能卖的东西还有很多粮食给他寄了300银元,而他的父亲母亲只是希望儿子能有出息,自己却过得异常拮据。1922年,18岁的邓小平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党的帮助下他的日子才好过了一些。这时,他才给家中写下第一封信,信中交代了他的近况,他参加革命,不知归期,不能孝敬父母让他感到很愧疚。他的母亲非常忧心邓小平的安危,在一日日等待儿子的消息中,病情严重,1926年,他的母亲抱着未再见到邓小平的遗憾,黯然离开了人世。而这个时候的邓小平还在法国,他无法得知母亲离世的消息。在组织的帮助下,他又到苏联留学。在苏联他终于有了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他如饥似渴地读书,同时也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邓小平从莫斯科东方大学毕业,他接受组织安排返回国内到冯玉祥所在的国民联军工作。随着邓小平回到国内,他的父亲也一直在打听儿子的消息,不幸的是,1936年,在他返回老家的路上,被歹人杀害。至此,父母双亡,自16岁开始,邓小平再未见过自己的父母。
抗日的胜利,和随后对国民党的胜利,宣告共产党人夺取了政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邓小平被派往西南地区和西藏平叛,1952年回到北京。而后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大家应该是非常熟悉的,直到1978年,他成为我国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人,他开始了改革。在工业上,他在中国沿海省份广东和福建建立经济特区,以税收补贴吸引香港的制造业大亨。邓小平说,沿海省份可以先富起来,但是他的真正策略是循序渐进,以防失败,使党内马克思主义保守势力不服。在教育上,1977年8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他主持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根据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建议决定恢复高考。在经济上,他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们分清了社会制度和经济运行形式的区别,让中国的经济制度改革走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等等,这就是我们认识的邓小平,他内心的大格局和广博的知识都带给了我们后人无穷的力量,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我们当代的年轻人更要武装自己,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一股强大的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李明)